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光泽新闻网 > 专题推荐 > 2021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光泽党史故事】大山深处的红色人家
2021-04-26 18:05:23  作者:   来源:光泽新闻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早几年听光泽户外驴友同志说,在光泽县、邵武市与建阳区黄坑镇交界处,有一处很大的南方红豆杉群,周围是参天的原始森林,还有瀑布,景色迷人,值得去看看。我一直想骑自行车去看看,但苦于找不到路,一直无法前行。2020年国庆节长假,与光泽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所退休干部老刘骑过一次自行车,他对那边很熟悉,我想请他带路,他欣然答应。2020年11月的一个周末,我约上老刘及另外二位骑友,骑车前往邵武市龙湖采育场,去探寻那片红豆杉群和瀑布。

龙湖,并没有湖。但龙湖又是湖,龙湖的所有森林列为邵武市区第二水源涵养林,暴雨天削平水势,教山洪温顺服帖,以清澈面貌示人,同时借机储水,在干旱季渗出涓涓细流,汇聚净水流入邵武市区,这当然是湖。从光泽到龙湖,路程虽然不算远,只有28公里,但一过邵武大乾水库,就是一段长达5公里的上坡,骑行这段路有一定的难度。好在这段路骑行过好几次,有心里准备,骑行起来并不是太困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骑行,我们4人到达龙湖采育场。因这里属于保护区范围,采育场大门口有工作人员把守,平时一般不让外人进入,因老刘与他们很熟悉,便将我们放行进入。

听老刘说,红豆杉群从龙湖场部进去还有13公里,道路为碎石泥土简易公里,道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自行车骑行十分困难。简易公路沿着溪流修建,好多地段每年都会被洪水冲毁,毁后又重修,道路显得更加艰难。我们4人只得慢慢的骑行,有些地段还得下车行走。在骑行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看见一栋房子,这应是早些年伐木场建设的工房,房子前面还有亮晒的衣服,说明还有人住,但走近屋前,房子大门都是上了锁,可能屋主人外出做事去了。在房子大门上方一处标牌,能够依稀看见“大坡村邱家际”几个字。老刘说这里已属于建阳区黄坑镇管辖。

工区再往里走,仍然是茂密的山林,植被主要是阔叶混交林。骑行一个多公里后,看见路边有人工种植的茶树,老刘说护林员老兰家快到了。果然,我又骑行约一公里,老远看到大山深处有亮晒的被子,那应该是老兰家了。在山谷里又转了500米,我看见一栋木质结构的房屋出现在眼前,门前有二条狗在不停地“汪汪,汪汪”大叫,房子边上还有四五头牛正在吃草。“老兰,老兰!”只听老刘在大声地呼叫,但并没有人出来应答。过一会儿,从屋里走出一位妇女,她说找谁?老刘说找老兰,妇女她一边说老兰出去做事了,她一边亮晒刚煮熟的西瓜。我忙走上前,对她说:“大婶,我们是骑车到这里边玩的,这位是保护区的老刘,他到过你家,认识老兰,今天他带着我们到这边来玩。”

“保护区的老刘?记不得。”妇女回答到。

因已到中午,我对她说:“大婶,我们老远到这边,自己带了一点面条,在你家煮一下,我们肚子饿了。”

“煮面条当然可以。”说完,她就带我们4人来到厨房,马上升火,给我们煮起面条来。

我又问:“大婶,听说这边有一大片的红豆杉,在哪里?我们想去看看。”

大婶走出厨房,往房子的南边指了指:“走过那座小桥就能看到。”

我们4个人走过那座用木头搭建的小桥,走过一段石头砌的古道,就能看到一片红豆杉木林。这片南方红豆杉,大大小小有几百棵,其中5棵参天红豆杉胸径都在一米五以上,高有几十米。在红豆杉群附近,有很多用石头垒砌的墙壁,这里原来是一个古村落。5棵大红豆杉周边,还有许多直径30公分的小红豆杉树,初冬时节,小红豆杉树上结满红豆杉子,红通通的,甚是可爱。我们4人尽情地在红豆杉树林中拍照留影,欣赏这难得的美景。

从红豆杉树林中游玩回来,在外做事的老兰已回到家,他见到我们很高兴,说欢迎我们到这里来玩。大婶还在忙着煮我们的面条,我们4人就和老兰拉起家常。听老兰说,这个村子名为下坪村,原来有十几户人居住,在20世纪60年代,因交通不便,其他人都搬迁走了,只留下老兰一家。

老兰名叫兰长生,他住的这个地方,属建阳区黄坑镇管辖,原来有2个村庄,一个村叫下坪,一个叫邱家际,2个村庄加起有二三十户人家,因下坪村人口全部搬迁,现在村名为邱家际。当地人大部分搬迁至黄坑,也有搬迁到邵武、光泽定居,其中他的叔叔就搬迁到光泽县的坪山居住。兰长生有4个子女,2个儿子和1个女儿住在黄坑,1个女儿住在邵武,现在这大山里只有他夫妻2人居住。

我是研究红色历史的,当时这些地方曾经是闽北红军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地方之一。我问:“老兰,当时这些地方是闽北红军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你有听说过吗?”

“有!我父亲就参加过红军。”老兰很坚定地说。

“你父亲叫什么名字?”我又问。

“我父亲叫兰金生,当时他参加的是方志敏领导的红军部队。”随后,老兰就讲起他父亲参加红军的有关情况。老兰说,他父亲是在光泽北部地区参加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后来,他父亲跟随方志敏部队大部分时间在江西省打仗,一直从江西的铅山县打到赣南的瑞金、于都等地,后来部队还转战到福建闽西的长汀、龙岩、上杭等地,他父亲打过的仗不下百余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父亲因思乡迫切,就没有跟随红军参加长征,而是一路乞讨回到老家。

回到老家后,他只对人说在外面跟人做生意,绝不提当红军的事。光泽大洲国共谈判后,闽北红军游击队整编北上抗日,但仍留下少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因邱家际地处光泽、邵武、建阳三县交界,又地处偏远,经常有游击队的同志到他们村庄活动。他听父亲说,闽北游击队领导人王文波、邵武县委书记方梓生等人都到过他家,还在他家过夜。因他父亲参加过红军,对参加革命的同志有深厚的情感,后来他父亲经常帮助游击队递送情报或采购物品。在光泽、邵武、建阳交界的密林深处,王文波领导的闽北游击队一直坚持斗争到解放,他父亲也一直暗中资助他们。新中国成立后,他父亲被列为“五老”革命人员,享受“五老”待遇,直到21世纪初期他父亲才去世,去世时他父亲享年90余岁。

让我没有想到,在这大山深处,竟然深藏着一户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红色人家。老兰今年有73岁,身体看上去还十分硬朗,我问他为什么不搬去黄坑和儿子住,享受儿孙满堂之天伦之乐。他说,他还是习惯这深山生活,一辈子住在这里,舍不得这里的山和水,舍不得这里的一切。他说,在这大山里,他养了二十几头牛,还有几十亩的茶叶,每年的茶叶、蜂蜜、毛竹、香菇、山茶油、笋等土特产品,收入有好几万元,足够他夫妻2人生活。聪明的老兰,他利用周边丰富的水源,买了一个小型水利发电机,所发的电供他家照明,他还安装一个卫星电视接收装置,晚上在家看看电视,日子过得还是很舒心。这里虽然没有通讯信号,手机失去作用,但他的4个子女经常会来看他们,并不感到寂寞。如果真有急事,他可以到离他家13公里的龙湖采育场部打电话。刚吃过午饭不久,我们就遇到老兰的一个儿子骑着摩托车来看他们。

大山深处的黄坑镇邱家际,处处是茂密山林和潺潺的流水,还有一处高达50余米的瀑布,虽然已是枯水季节,瀑布仍很壮观。老兰还带我们到一处荒废的古庙遗址,观看一处奇妙的景观。遗址位于距他家1.5公里的地方,这里种植很多茶叶,真正的邱家际村就在这里,这里有古道通往光泽县坪溪。现在的邱家际只有一栋房子,但没有人居住,村民只是到采茶季节才来到这里。古庙原为妈祖庙,听老兰说,他的奶奶年轻时时常到这座庙烧香,还时常会到古庙看戏。后来因兵荒马乱,很多人都搬迁到外地,庙被废弃。我们来到古庙遗址前,还可以看到当时安放柱子的石墩,还有一些石条。遗址最为奇特是一处石拱门上,竟然生长着一棵参天大树,大树的根沿拱门两边伸入土里,树杆在拱门正中向上伸长,高有20多米,这棵树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真是一处难以见到的景观。

大山深处的邱家际,不失为人间的一处净土,可以说是一处真正的世外桃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世间的纷争,没有手机的吵闹,可以说是与世隔绝。但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最纯洁的空气,最纯净的水流,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安静,最原生态的生活环境,最能净化心灵的地方。我们4人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老兰告别,骑车返回光泽。


光泽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闽ICP备2021009002号-1
地址:光泽县文昌路110号—5楼 邮政编码:354110
联系电话:0599-7922926 邮箱:gzxw001@126.com
光泽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7922926 举报邮箱:gzxw001@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闽公网安备35072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