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光泽新闻网 > 学习强国 > 正文
学习强国 | 福建南平:城市更新 乡愁如故
2023-11-20 10:58:51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张梦媛

穿越时空的文化,赋予城市无穷魅力。南平十个县(市、区)建县均在千年以上,老城区大量古建筑等遗存糅合着时代的沉淀,承载了人们的乡愁。

从2022年开始,南平启动旧城改造片区开发行动,全市拆除房屋面积263.77万平方米,既消除了老房屋消防、治安等方面隐患,改善和解决了约2万人的住房安全问题,又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实现了“零破坏”。

先普查后征收 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

秋日的阳光,淡淡地洒在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练夫人祠门楼翘起的屋檐翼角上。这栋极具明代特征的建筑,在去年开展的片区开发攻坚行动中,拆除了两栋破旧的民居后得以展露,经过精心修缮,正门牌匾上“唐太傅章公练夫人祠”字迹清晰可见。

建瓯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原始街巷不断被蚕食挤占,历史建筑损毁严重。南平其他县(市、区)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古书院、进士第、古民居等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存散落各地,另一方面是环境逼仄,百姓亟须改善居住环境。对此,南平市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民生改善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2022年4月,南平市开展旧城改造片区开发攻坚行动,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严格执行先普查后征收制度,落实“凡拆必核、凡改必核、凡移必核”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核查机制。南平市住建局发出《关于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函》,要求各县(市、区)对改造或建设区域内50年以上的建筑及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甄别和认定公布,开展文化资源评估论证,组织专家对评估论证报告进行联合审查。

“自2021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住建部门将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建档立册,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旧城改造片区开发攻坚行动之时,依法依规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南平市住建局局长张长发介绍。

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加强规划管控、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在清晰认定、保护、修缮程序的基础上,南平市对政策不断细化,守住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红线”,为活化利用历史风貌打下基础。

城市微改造 历史和生活交相辉映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如何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去年以来,符合南平城市更新实际的“微改造”,为城市留住了记忆,让人们记住了乡愁。

在邵武市通泰街道北门社区一建生活区内,有一栋二层青砖小楼——宣德堂。它始建于南宋,为当时的邵武府官邸,在1925年被改为西洋建筑风格,是邵武市保存至今的三幢西洋建筑之一。在去年通泰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这栋老建筑被保留了空间肌理、外部轮廓,在修缮过程中只对必要处进行更新和修复:木框玻璃窗都原汁原味保留,重新刷上油漆;敞廊处木栏杆有精美花式,也一刷一捋恢复原貌,房檐下交织的线缆全部被埋入地下,建筑外侧还见缝插针地设计了绿地空间。

光泽县茶市街,是光泽城区最后两条轮廓尚存的古街之一,内部建筑受徽派理念影响,飞檐挑角、青砖门墙、黑瓦盖顶,高大的马头墙错落起伏。对于这条现存众多文物古迹以及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街,该县也将于近期结合老旧街巷改造“旧为新用”。

怀着对古建筑、老街区的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南平市不少历史建筑在“修旧如旧”后实现了“历久弥新”,有价值的传统构件也受到了呵护。

南平市建立了传统构件回收利用制度,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在组织房屋征收拆迁的过程中,督促建设项目业主组织专家或专业机构现场踏勘,甄别标记有价值的传统构件,指定专门单位进行回收。这些建筑构件经过分拣和管理,用于当地风貌或风格相近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修缮维护。如今,旧材料已成为修缮的“香饽饽”,以建瓯铁井栏为例,中建海峡项目部深入周围地区找寻到近5万件匹配的旧材料用于历史建筑修缮,从用材的源头保证了建筑的“原汁原味”。

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在保护的前提下,一批批如沧海遗珠般的历史建筑正拂去尘埃,成为南平市民引以为豪、承载浓浓乡愁的城市新地标。(张莎

光泽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闽ICP备2021009002号-1
地址:光泽县文昌路110号—5楼 邮政编码:354110
联系电话:0599-7922926 邮箱:gzxw001@126.com
光泽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7922926 举报邮箱:gzxw001@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