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光泽新闻网 > 光泽要闻 > 正文
【福小宣·闽北讲习班·微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历史文脉——中山街的岁月故事
2025-07-11 10:49:21  作者:   来源:光泽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嘱托,为杭川镇保护和发展中山街提供了遵循。

中山街位于光泽县城区二一七路和文昌路之间,横贯中山路,旧称后街,西起县政府大门,东至城防巷,全长约500米,宽约3米,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这里自古便是光泽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名门望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承载着一代代光泽人的记忆与情感,是光泽人民心中的宝贵财富。

中山街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熠熠生辉。街头西南面的德式天主教堂,曾是光泽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光泽县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毛泽民等革命先辈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这座教堂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红色政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山街不仅有红色文化的传承,更有传统文化的积淀。街西段是何秋涛故居,何秋涛是光泽唯一进入中国大辞海的名人。他的故居至今还完整保存着何氏绣花楼,现为全省第一家政府批办的民办民俗馆——“杨孟龄民俗馆”。馆内收藏了大量晚清以来的家具、服饰、陶瓷、书画、钱币等民俗文物,展示了光泽的地方文化特色。

街东段的裘氏大夫第更是显赫,是当今县城唯一一座规模最大的三进式清代建筑。裘氏大夫第的建筑风格、布局规制,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是研究清代建筑艺术和社会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这些古建筑,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的悠长,诉说着光泽的沧桑变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历史记忆,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近年来,光泽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思想精神,坚持“修旧如旧、旧建新生”的原则,对中山街进行了改善提升、活化利用。2021年8月,中山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10月,列入2025年全省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后的中山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街道更加宜居宜游,成为光泽县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为光泽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山街的改造提升,是光泽县对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探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守护历史文脉中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光泽力量!记者 罗静 官孝君 宣讲员 苏巧灵


光泽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闽ICP备2021009002号-1
地址:光泽县文昌路110号—5楼 邮政编码:354110
联系电话:0599-7922926 邮箱:gzxw001@126.com
光泽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7922926 举报邮箱:gzxw001@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闽公网安备35072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