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扩绿”上当先锋,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近日,松溪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有林地股份合作签约仪式在松溪县茶平乡林下村举行。“以前,林场通过收储或租赁林地方式进行合作造林,方法单一,林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今,我们拓展了合作领域,对10年以下的幼林采取股份合作方式以获得更大收益。”松溪县县属国有林场场长陈少红说。 陈少红介绍,合作开展后,将由林场先支付林农前期的造林、抚育及管护费用,保证林农投入资金回收,同时从合作当年即进行林地使用费预分红,保障林地的收益,待主伐时再进行股份分红,采取保底就高方式让林农吃下“定心丸”。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产出,实现合作共赢,提升林地经营效益。 南平大力推行“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合作模式,同时协同发展林业碳汇、林下经济、林下旅游,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让“扩绿”之路行稳致远。 ——项目牵引推动绿色扩面。南平市实施全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等一批重大项目,2023年南平市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4.31万亩,居福建省第一;推动城乡一体化绿色提升,深入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系列森林品牌创建工作,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5个、森林村庄184个,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全覆盖;加快国家农业可持续试验示范区建设,深化推广“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模式,2023年全市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进展评估获全国第一。 ——技术支撑推动绿色提质。南平率先在福建省创新推广森林“三改”技术措施,积极探索商品林赎买等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项目,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截至2023年底,南平共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18.2万亩,现有林改培91.2万亩,商品林赎买92.3万亩,实施“一带三沿”一重山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180处、面积3.18万亩。 南平市积极实施、推广森林“三改”技术措施,即改种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常绿用材林为常绿彩化、花化、果化,“镶嵌”多功能景观林,旨在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水土保持能力。图为建瓯山林。(邹建辉 摄) ——惠民导向推动绿色增效。南平市广泛宣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转型。创新建立“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南平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被评为A档并获推广;总结推广光泽“无废城市”县域试点经验,探索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城市发展模式;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截至 2023年底,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 99.2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7.56%,共创建节约型机关297个,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率分别达85.83%、6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