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光泽新闻网 > 学习强国 > 正文
项目建设提质效 村财增收谋新路 ——光泽县华桥乡实行“村工程乡代建‘四全’工作法”
2025-10-22 15:12:54  作者:   来源:华桥乡人民政府 海峡农业杂志社 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

华桥乡位于光泽县西北部,东北与寨里镇、崇仁镇毗邻,南面分别连接鸾凤镇、止马镇,西北与江西省资溪县交界,下辖13个村(场)135个自然村,有户籍居民22000余人。为破解传统农业乡镇村集体收入来源过于依赖烟叶税返还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华桥乡实行“村工程乡代建‘四全’工作法”(即“全域、全链、全程、全面”),升级建成全乡12个村集体出资参股的乡建公司,采取统一派工派料的形式,承接农村小型建设项目,同时将工程产生利润分红到项目所在村。

华桥乡累计实施农村小型工程176个,项目总金额达2848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35万元、农村工匠增收747万元。不仅保障工程质量、增加村财收入,还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为破解基层治理难点、乡村服务痛点开辟新路径。典型经验案例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省发改委发文推广学习,相关机制做法在南平市全域推广。

全域统筹项目承建

破解“小微权力失范”问题

华桥乡通过实施村工程乡代建,从制度上、监管上规范了小微权力运行,避免村干部插手工程、优亲厚友等“小微腐败”风险,打断利益输送,让村主干在人情“围猎”中脱身,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创新承接工程模式。坚持“乡搭台、村为主”,由乡建公司承接全乡12个行政村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工程总投资估算在50万元及以下且技术门槛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小型建设项目。规范企业组织架构。合理打造乡建公司组织架构,以公司党支部、董事会、监事会、公司职员、县乡技术服务团队六支队伍护航乡建公司良性发展。

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按照“以村为主,乡镇审批,县级备案”原则,优化以往农村建设项目“慢繁多”的审批流程。

全链强化项目保障

破解“建设质效不高”问题

在实施村工程乡代建的过程中,依托县属国企专业技术力量的监督支持,全过程确保施工用料保质保量、项目工匠来源稳定,杜绝了偷工减料,建设质效难以保障的现象发生。

用料降本,依托县属国企询比审定的主材集采库,统一采购和供应,其他材料由询价小组向市场供应商比价采买,确保材料质量有保障,价格更优惠。

用工增效,依托县级工匠服务中心,建立本乡工匠库,实行工匠动态管理与持续培育,通过“培训+上岗”方式帮助技工提高技能,粗工倾向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工匠选取则按本村就近原则,从本乡在库工匠中由乡建公司采取竞争性磋商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为项目实施提供稳定高质工匠来源。

全程规范项目监管

破解“工程质量不优”问题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群众积极性,华桥乡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和国企专业力量,构建农村小微项目全程监管“一张网”,形成村民监督自主管、部门联动重点管、国企助力专业管的联动监管格局,以公示公开的高压态势规避小微权力的腐败,推动实现项目质量、资金、内控等的全方位监管,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项目公开直播,推进“阳光建设”。采用“四公开一直播”模式,即对项目意向、项目建设信息、材料采购、用工选取及时公开,对廉政风险点高的工匠选取、竣工验收在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上进行直播。

成立监督小组,提升监管效能。成立乡级项目质量监督小组,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同时,指定一名村两委干部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协调管理。

“四方”验收把关,筑牢质量防线。项目施工结束后,由乡建公司申请乡验收领导小组、质量监督小组、县属国企技术和第三方进行“四方”联合验收。

全面推动项目增效

破解“增收渠道不畅”问题

华桥乡通过强化乡、村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推动乡建公司规范健康运行,带动本地工匠与群众务工,乡建公司年终核算公司成本和收益,以各村完成项目数为基数,分成经营利润,作为村财收入,实现村集体、村民和企业“三方共赢”。

走通项目共富路径。带动鼓励群众和乡村能人为村里争取项目,在利润分配上按“哪村项目哪受益”的原则,在项目验收合格后,由乡建公司按实际工程量扣除工、料和税收等运营成本,年终分配利润。全年实施农村小型建设项目48个,村获经营性收益94万元,带动农村工匠与群众增收218万元,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打通项目助贫渠道。项目施工中选用杂工带动本村脱贫户、困难群体参与,为群众就业创造机会。对用工、用料都开具正式税务发票,及时做好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申报和缴交。


光泽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闽ICP备2021009002号-1
地址:光泽县文昌路110号—5楼 邮政编码:354110
联系电话:0599-7922926 邮箱:gzxw001@126.com
光泽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7922926 举报邮箱:gzxw001@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闽公网安备35072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