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城市更新是关乎群众生活品质、城市长远发展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十四五”以来,光泽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着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闽赣省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幸福小城,先后斩获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省级县城更新样板工程等荣誉,努力走出具有光泽特色的城市现代化之路。 漫步如今的中山街,青石板路整洁平整,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商铺相得益彰。几年前,这里还是基础设施陈旧、业态单一的老旧街区。作为光泽县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中山街的蜕变正是全县“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工作的生动缩影。 光泽县住建局副局长官建文说:“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坚持‘古今交融’,赓续城市文脉,重点推进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空间拓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及风貌塑造和业态激活这几项工作,探索让‘传统街区’变身‘活力街区’的实践路径。” “十四五”开局之初,光泽县便尝试以精细化城市体检破解“更新难题”。在传统街区改造中,引入“5G+智慧设施系统”,增设智能停车、智慧照明、智能监控等设施,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智慧化治理。同时深挖历史文脉,协同推进老旧小区、生态绿廊、背街小巷等改造。以商贸、城防、营造技艺等文化为基底,实施中山街等9街13巷街巷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后街区客流量增长40%,夜间消费额增长25%。 光泽县中山街商户刘素英说:“我在中山街开店已经七八年了,以前这个路很破烂,现在修建得很好,大家都会来这边散步了,我们生意也好了很多。” 从“面子”到“里子”,光泽县的城市更新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做文章。在西溪南岸,曾经破旧的吊脚楼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蜿蜒的滨水漫步道与观景台,填补了全域绿廊的空缺;在水利局宿舍、供销社宿舍等老旧小区,挡墙与柴火间被拆除,“小院子”组团变身“大社区”,腾出的空间建起儿童游憩场所、老年休憩区,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 光泽县住建局副局长张添文说:“我们坚持‘蓝绿共生’的理念,持续优化城乡环境。全力推进全域绿廊建设,通过实施西溪南岸的滨水景观工程,对河道蓝线内的破旧吊脚楼进行了收储和拆除。利用原有平台,改造建设为滨水漫步道和观景台,从而真正实现由‘吊脚楼’到‘滨水漫步道’的功能与形态转变。” 市民刘金旺说:“平时我和家人傍晚会去西溪边走走,从前都是吊脚楼,现在那边的公园建设得很好,还有凤凰山公园也很漂亮。” 五年耕耘,五年蝶变。“十四五”期间,不仅让中山街、茶市街跻身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更让43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建成绿廊福道35.48公里,完成西溪南岸吊脚楼收储改造,实现智慧设施覆盖主要街区、透水路面延伸至社区角落,闽赣省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小城模样愈发清晰。 从老旧街区的“焕新”到民生福祉的“升级”,光泽县以城市更新为笔,在“十四五”的发展蓝图上写下了温暖而有力的篇章。这份“光泽经验”,不仅照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更为新时代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记者 黄远凯 通讯员 戴伟 邱雯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