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不强的实际情况,圣农集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相融合的“三融合”工作法,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共赢。在引领企业做优做强的同时,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通过与乡村组织联合建、产业联合办、社会联合治“三联合”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打造共同富裕“圣农党建品牌”。 一、企业概况 圣农集团创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为具备自主育种、孵化、饲料加工、种肉鸡养殖、加工等七大产业的全封闭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集团下辖20多家子公司及两家上市公司,共有600多个生产基地,员工2.5万余人,年产肉鸡达5亿羽,产量排名世界第七、亚洲第一。企业早在1994年就成立党支部,2004年升格党委,系闽北首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傅光明董事长直接担任党委书记。几十年来,公司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思路组织党建工作,党委现下设1个党总支、22个党支部、党员674名。 1994年7月成立闽北首家非公企业党支部。 二、主要做法 (一)“三融合”机制护航企业发展 1.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以党建引领发展。一是参与经营决策。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引领地位”。通过党委班子和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党委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做到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目前,圣农集团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1名党委副书记兼任副总裁,11名党委委员全部兼任企业中高层领导。落实党委委员分工挂点工作,每位委员挂钩联系1—2个党支部,指导和加强党支部做好党建工作。二是优化组织设置。针对圣农集团辐射地域广、党员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集团党委深化拓展企业党建“细胞工程”,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1个党总支、22个党支部,实现党组织“无缝覆盖”饲料、饲养、宰杀、加工、餐饮等全领域,有效引导能人扎根产业链,服务跟紧产业链。三是推动作用发挥。结合业务工作,集团党委要求每个党员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并在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设立“基层党建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全体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 2.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以党建汇聚人心。一是引领企业文化。通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创立党员“奉献奖”、创办企业报《圣农人》、建设党建成果展示厅等多种形式,让圣农集团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融入党的先进理念,塑造和谐共荣、积极向上的圣农企业文化。二是开展党群共建。围绕“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工作目标,划分22个党群服务区,创新党群共“听”、共“提”、共“议”、共“决”模式。积极统筹党群活动安排,落实党群活动阵地,建立“联席联促”和“联定联考”制度,确保党群工作联创共进,凝聚一心为企业做贡献。三是助推人文关怀。实施兜底帮扶助学、医疗保险助困、养蜂产业助农、充分就业助培、带动农户助富等“五大民生工程”,设立“金秋助学金”“员工救济基金”,每年至少投入400万元用于解决员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员工子女上学、看病难等问题,近3年来,累计帮助260余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杜绝93个家庭因病致贫返贫。 3.把党建工作与企业人才培养相融合,以党建集聚人才。一是完善人才制度。集团党委制定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圣英计划”“关键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管理使用、激励保障机制。县委主要领导兼任圣农集团党委党建指导员,选派2名专职机关干部负责党委党建工作、5名党员担任人才工作联络员,建立每季度集团人才工作交流会议等制度,积极为人才成长和发挥才智创造条件。二是强化人才培育。坚持人才“双向培养”工程,优先从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各级管理人员,实现“党员人才化”和“人才党员化”。所属23个党组织的书记全部由企业生产、技术骨干兼任,各科室、队、部、厂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数由党员担任,确保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推动人才引进。党委将引进高端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先后协调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博士后等10余人,近几年引进全日制硕士近百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拓宽引才渠道,通过校企基层党组织联建,推动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武夷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研创新平台,以顾问指导的方式把高端智力资源汇聚到企业创新上来,实现人才共联、人才共育、人才共享。 2021年7月3日,圣农集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表彰大会。 (二)“三联合”举措赋能乡村振兴 1.“组织联合建”促发展。一是建立共建机制。采取“1+N”方式,将企业项目所在村确定为结对帮扶村,推动集团23个党组织与结对帮扶村党组织联建共建,并与乡村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定期联席和协商议事制度,共商企村合作中的难点问题,推动企村互惠共赢。二是开展党建活动。企村党组织实施“专题党课共上、主题党日共过、发展大计共商、联谊活动共办”活动机制,建立微信交流群,开通网上学习园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常态化,增进感情交流,共享党建资源。三是双向育才引才。以党组织为桥梁,建立企村人才“双向流动”培养机制。集团党委立足村级组织队伍培养,鼓励企业党员经营管理人才主动融入地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村级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向企业推荐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的党员群众到企业就业,及时输送企业发展需要的新鲜血液,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2.“产业联合办”促共赢。一是产业导入促增收。集团逐年在乡村投资建立肉鸡饲养场、种鸡场等基地,既确保了企业扩大生产,又促进农民村财双增收。目前,集团在光泽县内共建设近200个鸡场,帮助当地农民每年增收租金超1400万元,各村村财增收近2万元。二是资源导入促发展。集团党委在县委指导下,将企业产业、人才、资金、市场、管理等优势资源导入到帮扶村,帮助兴办乡村企业,破解村财增收难等问题。比如,集团党委专门派出党员,帮助十里铺村创办首家村办企业日月兴物流,并借资500万元用于购买运营车辆,承运饲料用油运输,帮助该村增收村财200余万元。三是科技导入促创新。为支持乡村发展现代农业,集团党委加强引智借力,与省农科院、农林大学等省内外院校合作,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省农科院等专家指导,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县各乡镇探索推广发展优质稻产业,现实品种优质化、耕种机械化、操作规范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增加农民收入。 3.“社会联合治”促和谐。一是共创良好环境帮助纾难解困。集团党委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共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推动园区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针对村集团经济薄弱、自有收入有限的现实困境,党委先后出资、出借近5000万元作为村企项目启动资金,带动村财大幅增收。二是建立联动机制提升自治水平。集团党委加强与村级党组织沟通协作,形成事务共商、矛盾共调的联动调解机制。几年来,通过定期开展调解协商会议,共同解决了企业排污、道路维护等23个问题,有效提升了共治联治水平。三是践行社会责任回馈百姓。集团党委引领企业牢记应有社会职责,积极回馈社会,反哺地方百姓。近年来,累计捐赠近20亿元用于当地修建基础设施、扶贫助学、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 2021年8月25日,圣农集团党委与鸾凤乡党委联合开展“共同富裕”示范村启动仪式。 三、取得成效 (一)形成了党企共融局面。圣农集团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嵌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和生产经营全流程,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同频共振、互融共进。完美诠释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党委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公司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集团党委书记傅光明荣获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等荣誉称号。 (二)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圣农集团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的嘱托,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尽全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引进成长的平台和环境,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如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个白羽肉鸡原种鸡配套系,成为白羽肉鸡行业的“中国芯”,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积极研发兽用疫苗,目前已获得动物疫苗、综合兽药共多个生产批文,多个高端饲添产品并投放市场,引领推动肉鸡产能世界领先。 (三)探索了共同富裕新路径。圣农集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桥梁,已组团式带动光泽县3个乡(镇)32个行政村发展项目,推动各村每年村财增收10—260万元不等。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按照抓好共同富裕示范、以点带面的思路,探索新时期共同富裕“样板”。目前,党委以鸾凤乡十里铺村为试点,支持村办物流企业促增收,并指导帮助合理科学使用资金,积极改善村民福利,建设饮用水、路灯照明、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医疗、教育、养老、公交”四大民生免费。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非公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加强党建工作是推动非公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凡是发展好的企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然也强。圣农集团党委实践表明,在企业发展中,抓党建工作的过程就是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释放党组织活力和激发党员创造力,才能为企业做优做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驱动是非公企业发展的“生命源泉”。圣农集团党委坚持把人才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第一动力,通过精准施策、人才引育、研发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大企业经济总量“蛋糕”,激发企业红色发展动能。 (三)民企联村是非公企业助力振兴的“重要桥梁”。圣农集团党委深化“民企带村”行动,是一项双向受益的事业。在帮扶过程中,党组织把先进管理理念、先进技术模式、现代生产要素引入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稳定发展、提升治理能力;同时培养和发现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企业管理人才,带动乡村产业创新,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以切实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