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光泽县协力农场通过探索竹笋深加工路径,不仅让“山间鲜”变成“桌上宝”,更蹚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近日,在协力农场的竹笋深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新鲜竹笋进行清洗、切割、腌制,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光泽县协力农场负责人高桂君说:“我们把周边的农户的笋收过来以后进行加工储存,做保鲜作业。冷库储存是一天的生产量,差不多是3吨左右。” 笋罐头的制作工序繁琐,需要不少劳动力。生产高峰期农场几十名工人两班倒,昼夜不停。 止马镇止马村村民邱大姐说:“我在工厂做事,离家也很近,也可以照顾家里,一个月差不多有3000多元。” 为了让农场走多元化经营的路子,扩大效益,2024年,光泽县协力农场投资八百余万元打造笋产品加工厂。农场内的产品展厅,陈列着笋干、即食笋片、笋丝等各类笋产品。 今年4月,农场加工的首批野生小笋罐已全部销往省内以及广东、上海等市场,并与多家食品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农场还可根据当地农产品资源和市场情况,生产加工其它农产品,增加企业利润。 “以前是给人加工半成品,现在是自己做软包装,做自己的品牌,把我们自己的好产品推广出去。”高桂君说。 为了拓宽销路,农场还构建“农场+电商”销售网络,借助电商平台的销售网络资源、渠道进行销售。 光泽县协力农场员工说:“今天是在我们笋的工厂里,可以看工人们正在剥那个笋衣,剥完笋衣后过清水装罐,并进行高温消毒。” 目前,农场一年可粗加工竹笋800吨,年利润可达76.8万元;深加工竹笋1920吨,年利润超过300万元。(记者 陈欢挥 赵挺 通讯员 廖思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