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如屏,溪水潺潺。在光泽县司前乡腹地,清溪村静卧于层峦叠嶂之间。这里千米高山云雾缭绕,澄澈山泉奔涌不息,昼夜温差孕育出颗粒饱满的大豆,也滋养出传承百年的舌尖瑰宝——清溪豆腐。如今一方水土的灵秀禀赋,正化作乡亲们手中的“金豆子”,创起乡村振兴的甜蜜图景。 时光回溯至清乾隆年间,清溪河畔的陈家老农用一盆发酵的豆子,在阴雨绵绵中完成了一场舌尖上的“偶然革命”。当山泉水磨制的豆桨遇上取自野花藤蔓的酸浆水,当柴火灶的温热拥抱细腻的豆酪,嫩滑如脂、久煮不散的清溪豆腐就此诞生。故事随溪水般流淌,手艺随岁月沉淀,豆腐作坊的石磨声,成了几代人记忆里的乡愁韵律。 “清溪之豆,浆可制腐,色白味甘,乡民赖之。”清光绪十年《光泽县志》的寥寥数语,道破了百年前的产业密码。从选豆时“三筛三拣”的严苛,到泡豆时“晨露汲水”的讲究;从石磨转动间“慢工出细浆”的坚持,到酸浆点卤时“看浆识火候”的门道,清溪人将山水的灵韵融入“一泡二磨三滤四煮五凝”的古法工序,让每块豆腐都成为时光与技艺的结晶。县志里的文字,如今化作非遗工坊里的袅袅蒸汽,诉说着“金豆”产业的前世今生。 走进清溪,方知“灵秀”二字的深意,千米高山阻挡了尘世喧嚣,却为大豆生长留住了昼夜温差的馈赠,蛋白质含量超40%的“金豆子”,在黑土地里悄然沉淀,这方被自然偏爱的土地,用“天时地利”写就了豆腐制作的天然配方。 石磨转动,磨出致富新路。如今的清溪村,村民们围绕“金豆子”做足文章。田垄间,有机大豆迎着晨露生长;作坊里,非遗传承人用老手艺守护原味。村里成立了豆腐专业合作社,建成非遗体验馆,开发出豆腐乳、豆干、豆浆粉等20余款深加工产品,更把“豆腐全席”搬进了山间民宿。从豆浆到豆渣,从餐桌到文旅,小小的豆子被“吃干榨尽”,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游客们循着豆香而来,在磨豆的吱呀声中触摸传统,在豆腐脑的清甜里感受乡愁,带走的是包装精美的“金豆子”,留下的是对山水匠心的惊叹。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清溪村正以“金豆子”为笔,在灵秀山水间书写振兴答卷。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豆田,当傍晚的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清溪人深知,这小小的豆腐,是山水的恩赐,是技艺的传承,更是迈向未来的“金钥匙”。 灵秀山水育金豆,匠心妙手磨玉浆。欢迎您走进光泽县司前乡清溪村,看云雾在山峦上流淌,听石磨在老作坊歌唱,尝一块带着山泉清甜的豆腐,感受“金豆子”如何在山水与人文的交融中,孕育出乡村振兴的希望。这里的每一块豆腐,都是自然的情书,更是勤劳的勋章!(记者 罗静 黄芯怡 宣讲员 龚欣宇) |